韩寒和矿矿有可比性吗?一个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叛逆者,肆无忌惮地讽刺和批评应试教育;一个是美国教育的受益者,自由自在地与美国教育融为一体,怎么比呢?
从两人的个性去分析吧。但在我看来,他们却惊人地相似:韩寒很有天赋,不仅文章很有特色,而且摄影、书法、体育、音乐也样样在行。矿矿学习能力极强,数学、西班牙语、绘画都学得相当出色,还会踢球,编MUD。韩寒很与众不同,他的观点有很强的个人色彩,“我这辈子说的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———本来就是要摊开来睡的———然而,这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。懂么,这是规矩。我们之所以悲哀,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。”很鲜明的观点,矿矿同样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,尤其他在绘画班时表现得淋漓尽致,和他的老师罔达修士开玩笑斗嘴、将他的老师画成外星人的样子、描述回家的路只用了一句话:“走进停车场,上153号校车,下校车,开门,到家了!”,却是唯一能让大家都明白了的描述;两个这么相似的人,为何会有这么不同的经历呢?
所以我没法继续讨论韩寒和矿矿有什么相同不同,易地而处,他们也许是一样的。我只能够讨论这两个环境有什么不同了,这可能是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经历的原因之一。
中国和美国的教育,孰对孰错,没有结论。教育只有两个目的,一是为了生存,一是为了乐趣。美国的教育有美国本身的特色,追求自由和个性,所以才会有很多为了追求乐趣的教学,就像矿矿的老师们和矿矿一样,教书和学习就是获得乐趣的一种方法。这样也才会让每个人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,创造出自己的个性。看矿矿笔下的自己和老师们,爱波伦丝太太可以在上课学鸡叫;生物老师伯奥曼,可以在上课时讲与袋鼠拳击的事;罔达修士可以按他自己的方法去教他的学生,先不教他们画画,而教他们怎样做呼吸运动、思维运动;虽然美术班有更诱人的前景,矿矿却可以选择将绘画当成业余爱好,而坦然放弃美术班的学习,改学电脑。这样的教育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乐趣。中国的教育却太重于生存,自古以来,中国教育的目的不过是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,因而就很功利。老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符合社会要求,学生的目的是削去自己不必要的个性,满足社会的条件,也就很无趣。韩寒笔下有很多这样的不满,“所谓的正书,乃是7月后就没用的书;所谓的闲书,乃是受用一辈子的书。”“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,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。如果有,他便是人中之王,可惜没有,所以我们只好把‘全’字人下的‘王’给拿掉。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。”“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,我觉得那纯粹是歪理邪说,因为看侦探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,怎么不开一门侦探小说课?不开倒也罢了,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?”未免偏激,却不无道理。正因为中国教育太功利,为了生存失去了太多的乐趣,更不必说自由了。韩寒不愿意这样,他宁愿选择自由,所以他考试不及格,退学,成了别人眼中一个教育叛逆者。
所以韩寒和矿矿根本无须比较,“桔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比较一下中美的教育就够了。韩寒为什么会被称为“叛逆”?正像上面所说的,“我们之所以悲哀,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”,无可质疑,中国的教育选拔出了一大批符合中国教育方法的人才,但浪费的更多。矿矿如果来中国,他能够像在美国一样灵气四射,充分显现个性吗?韩寒若是在美国念书,他会像现在一样被视为叛逆吗?我不知道,但我想不大可能。毕竟我不能想像大象来到撒哈拉沙漠或是骆驼去到亚马逊森林,虽然他们在自己的地方是杰出的。
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教育环境,这就是韩寒和矿矿的不同。
(作者系北京大学化学系新生)